1945年8月25日,朝鲜脱离日本的殖民统治,也由此拉开了其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路程。下面先来梳理一下从1945年-1990年朝鲜经济从恢复、发展,到基本完成工业化的整个过程,以便更好的探讨该国“经济改革”问题。
(资料图:朝鲜的“千里马铜像”)
一、战后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56年)
这一时期,也可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即1945~1950年的经济恢复期和1954~1956年的战后国民经济恢复三年计划。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经济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凋零落后,不足以支撑战后的发展。1945年10月成立的北朝鲜共产党中央组织委员会进行了“土地改革”和“产业国有化”改革。从1947年开始,朝鲜提出“自力更生”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的路线。为此,朝鲜还制订了1947年和1948年的两个一年计划和1949年~1950年的两年计划。
资料显示,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前夕,朝鲜北半部的工业生产规模(除煤炭和冶金部门外)和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1944年的水平;同1946年相比,1949年的农业总产值更是增长了51%。然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让朝鲜的国民经济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停战后,朝鲜劳动党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战后经济建设基本路线。
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朝鲜提前完成了1954年~1956年的“战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三年计划”,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工业方面,朝鲜消除了日本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片面性和畸形状态;农业方面,1956年粮食产量达到287万吨,比1953年增加24%,超过战前1949年的产量。这主要得益于政府投资74亿元,大力兴修水利,增加农业机械和化肥生产,并在农村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二、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57~1970年)
这一时期,朝鲜推进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1~1961年)和第一个七年计划(1961~1967年),并设置了1960年的缓冲期。
1957~1961年,朝鲜实行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巩固朝鲜北半部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上解决人民的衣食住问题。1958年,朝鲜全面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农业领域,提出首先在短期内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电气化”,然后逐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化学化的方针。
从1957年起,朝鲜开展了以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同教育人民相结合的群众性的“千里马运动”,并把这一运动规定为朝鲜劳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60年,金日成提出“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为后来“大安工作体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60年,朝鲜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原定的指标。1957~1960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2.5倍,平均每年增长36.6%,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长2.6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2.3倍。粮食总产量1959年达到380万吨,1957~195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8%。
朝鲜把1960年设定为“缓冲期”,以调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961年朝鲜劳动党提出了1961~1967年发展国民经济“七年计划”,中心任务是把朝鲜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和发达农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又确立起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即“大安工作体系”、新的农业领导体系、计划的一元化和细部化。1964年,金日成正式提出在农村彻底进行思想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三大革命。
“七年计划”期间,朝鲜通过农业技术革命,基本完成了水利化和电气化,机械化和化学化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朝鲜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70年粮食产量达到600万吨。
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扩大了对越战争,朝鲜半岛局势也趋于紧张。对此,1962年12月朝鲜提出了“经济和国防建设并举”的革命路线。中苏对立表面化后,1966年10月朝鲜决定改组国内建设全局,进一步加强国防,把第一个“七年计划”再延长3年。1970年,朝鲜宣布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起了自主的民族经济体系。很多经济指标已经赶上和部分超过了发达工业国的水平。
三、争取“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时期(1971~1990年)
这一时期,朝鲜推进了发展国民经济“六年计划”(1971~1976年)、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1984年)和第三个“七年计划”(1987~1993年),并设置了1977年的缓冲年和1985~1986年的经济调整期。
“六年计划”期间,朝鲜大力进行“思想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还提出了“农业第一主义”,每年都把农业战线定为主攻方向之一。截止到1966年,朝鲜废除了所有合作农场的农业实物税;1974年3月又通过了完全废除税收制度的法令,废除了所得税和地方自治税;1974年4月1日,朝鲜完全废除了税收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没有税收的国家(仅保留关税);朝鲜还逐步实行了义务及免费教育。
1976年朝鲜全面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六年计划”,但由于“六年计划”的指标高,任务重,在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平衡,各部门发展速度不一致,为了解决这种比例失调问题,朝鲜把1977年定为“缓冲年”。这一年,朝鲜集中力量抓了运输部门和采掘工业部门,大大提高了这两个部门的生产能力。1977年,朝鲜粮食总产量达到了850万吨。
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1984年)期间,朝鲜开展了“创造八十年代速度运动”。第二个七年计划于1984年初完成,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2.2%。1984年粮食总产量为900万吨。此后,朝鲜把1985~1986年确定为经济调整期,集中力量加强了煤炭、电力、铁路运输和冶金工业。第三个“七年计划”(1987~1993年)期间,朝鲜提出农业、轻工业和水产业第一主义的方针,集中全国的力量推进了农业、化工、畜产业和水产业的发展。
第三个“七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增长1.9倍,年均增长10.0%,其中生产资料增长1.9倍,年均增长9.6%,消费品增长1.8倍,年均增长8.8%;农业总产值增长1.4倍,年均增长4.9%。1990年5月30日,朝鲜的官方新闻机构朝中社宣布,国民经济各条战线上的劳动人民已经完成了第三个“七年计划”的各项任务。
经过以上三个时期的发展,朝鲜达到了战后经济发展的顶峰,随后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成了朝鲜经济由胜而衰的转折点。
下一部分介绍朝鲜“苦难行军”中的改革探索,敬请关注。
技术支持:福建省证券期货业协会 备案号:闽ICP备16025363号-1
地址:福州市铜盘路软件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10号楼华兴创业中心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