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3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监管纪事 > 监管动态
中国央行与欧央行签本币互换协议
发布时间:2008-07-17 字号:T|T
  摘自证券时报 2013年10月11日
    继今年6月份与英格兰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再度与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开展货币互换合作。

  中国央行昨日宣布,2013年10月9日,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支持,并维护金融稳定。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据了解,2013年以来,中国央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就建立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一事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磋商。在2013年9月的国际清算银行例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就有关安排达成了一致。在各自完成相关批准程序后,双方于10月9日正式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

  央行称,与欧洲中央银行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可为欧元区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也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央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我国央行与全球第二大货币当局签订本币互换协议,意义十分重大。标志着人民币地位已得到全球的基本认可,将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2009年二十国集团会议前夕,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指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

  尽管这一提议未能成行,但中国寻找摆脱美元依赖、积极推动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的努力一直在进行,货币互换就是其中的一项举措。从2008年开始,我国央行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规模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经过努力,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货币储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八大交易最活跃的货币,市场占有率提高至1.49%。同时,选择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范围的国家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收藏】【打印】【关闭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福建省证券期货业协会
技术支持:福建省证券期货业协会 备案号:闽ICP备16025363号-1
地址:福州市铜盘路软件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10号楼华兴创业中心201室